2010年1月18日星期一

筍工之神話

今天看了突破出版的BREAKAZINE(第5期, P.36), 對於"筍工"有新的理解, 實在發人心省.

以往的筍工:
1) 用最少勞力,換最多金錢
2) 有最多假期,最多津貼
3) 有得升,有野學,有野玩,有野食,有意義.....

現代的筍工:
1) 向上流動 (UPWARD MOBILITY):
過往我們相信,讀好書就能脫貧"升呢". 今天上幾代穩坐社會上層, 新一代人向上爬的路, 一開始便被堵塞, 要脫貧要往上爬就要另創新方向,什至連"升呢"也要再定義, 重訂遊戲規則, 行事邏輯, 成敗指標.

2) 世界視野 (WORLD VISION):
許多敢於開創工作前路的青年人, 都曾有外國經驗 -- 或是留學, 或是旅行, 或是認識一些異地朋友. 與不同文化相遇, 會刺激我們看出不一樣的世界, 也敢於常常追問:為什麼不? (WHY NOT?)

3) 追求意義 (SEARCH FOR MEANING)
人是追尋意義的生物, 不會滿足於只為三餐一宿的人生; 但過往香港過分著重經濟發展, 忽略人追求意義的本能 -- 這片尚未開發的土地, 會不會成為你日後投身的方向, 化成你的職業, 不單讓你覺得工作有意思, 同時也足以讓你餬口?

看後你可會有同感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