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個古老的故事說到,一位年輕人去找著名的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,要學習演講與辯論。當這年輕人一見到這偉大的思想家,就滔滔不絕地說個不停。他講了許久,蘇格拉底都無法插上一句。最後蘇格拉底只好把手蓋在那年輕人的嘴上。
蘇格拉底說:「年輕人,我要向你收兩份學費。」年輕人抱怨道:「兩份學費!為什麼?」
蘇格拉底回答:「為了使你成為一個好領袖,我必須教你兩門課:首先,你必須學習如何勒住你的舌頭;然後你才能學會如何正確地使用舌頭!」
好領袖總是善於聆聽。這就是他們學習的方式。在聆聽時,他們會評估需要做什麼事。遺憾的是,我們耳朵不靈敏的原因是我們常常張嘴說話。
有人推測,上帝為何給我們兩個耳朵,而只有一個嘴巴。祂一定是要我們多聽少說!
聖經說:「你們各人要快快的聽,慢慢的說,慢慢的動怒」(雅各書1章19節)。若我們遵行這節經文的前兩個部份,第三個部份自然就會做到。當我們快快的聽(熱切地聽並了解所聽到的話),且慢慢的說(不急促地下結論)--我們就會慢慢的動怒(我們能掌握自己的情緒,且能有合宜的回應)。
研究顯示聆聽的基本形式有四種:
1. 裁決式的聆聽者–這種人心中已有定見,不想要有別的事來混淆他。他們愛批評、負向且有偏見。研究顯示人口中有17%是這種人。
2. 質問式的聆聽者–這類人認為好的聆聽就是要不斷地提出一系列問題。在討論中,提問是重要的,但常用問題打斷正在說話的人就是干擾。根據研究26%的人用此方式。
3. 建議式的聆聽者–比較多人屬於這類型(35%)。他們聆聽一段時間後,就迅速作出評估。然後就做他們最想做的事--主動提出建議。他們不是真正傾聽,他們並沒有專注於你說的每件事。他們聽到自認為足夠的資訊就立刻回應。
4.同理的聆聽者–只有22%的人用這種方式,但這是目前最有效的方式。你傾聽時能抓到說話者的感覺,而不只是他們所說的內容。你注意到說者的語氣、臉部表情和肢體語言 --這些都是非言詞的跡象。本週就試著用你的眼睛去聽,而不只用耳朵。你可能會得知新的事物。
你是那一種聆聽者?
來源: 國際CBMC發行週一嗎哪
http://www.gospelherald.ca/news/edi_338.htm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